探求真理 發展學術 服務社會
歡迎訪問深圳市社會科學網 今天是

首頁

頭條新聞

市政協“58條”建議推進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

 日期:2023-11-10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

  科技創新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標簽,也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對粵港澳大灣區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要求。市政協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進一步推進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 助力深港科技合作高質量發展”列入今年協商計劃。

  從5月開始,市政協組織發動了123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發揮各自特長,組成高??蒲袡C構調研小組、深圳制造業調研小組、創科資源跨境流動調研小組、重大平臺及產業園區調研小組等4個小組,4個調研組在深圳、香港兩地開展了多形式、深層次、廣范圍的調研活動。5個月來,調研組在深港兩地共密集開展了26場調研,并從市科創、教育等部門以及深圳11所高校、研究生院、頭部企業、13家“20+8”產業集群聯盟及行業協會收集了大量素材和訴求。

  委員、專家們圍繞深港兩地高校、科研機構、產業聯盟、園區等平臺建設,充分用好香港高校的基礎科研力量與深圳的先進制造業優勢,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產學研一體化優勢互補、實現雙贏多贏深度研究,并形成了14個方面58條意見建議,為進一步推進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深港科技合作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政協智慧。

  11月9日,在市政協“進一步推進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深港科技合作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在深入調研基礎上積極建言。

  ●深港聯合舉辦全球具影響力的產學研產業洽談會

  香港具備國際領先的基礎研發優勢,深圳具有強勁的產業優勢和企業研發、應用轉化優勢。同時,深港兩地已經開展多項產學研合作,并取得優異的成績。但代表主報告調研組作主旨發言的市政協委員、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表示,由于深港兩地缺乏有效科研成果銜接機制等原因,深港兩地產學研還未能深度融合。

  方舟建議,推動深港聯合舉辦全球具影響力的產學研產業洽談會。他認為,港校及科研機構可以通過深港聯合舉辦技術交流會、學術研討會等活動,向深圳本地的企業和科研機構推廣研發成果,并與潛在合作伙伴進行深入的技術交流和商務洽談。同時,深港可以各自發揮優勢,通過建立共同的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協力推動國家制定前沿技術的國際標準和規則,提升國家在制定國際標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大學科研成果目前未能有效落地的原因之一是缺乏讓企業了解大學科研成果的平臺。僅依靠大學各自技術轉移處的人力物力,跨越深港走向深圳業界,或者是深圳企業走入港校了解大學成果,是十分困難和低效的?!笔姓f委員、香港理工大學協理副校長(學院發展)及拓展事務總監羅璇建議通過政府投資和社會集資相結合的方式,建設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發揮“紅娘”的角色,在香港高校中挖掘對深圳企業有價值的科研成果,中立、高效、精準、常態化地向企業推介大學科研成果,增加成果轉化落地成功率。

  同時,羅璇認為,深圳市政府可以在“深圳創投日”的基礎上,赴香港組織和主辦“產學研1+”投資專場,讓香港高校的教授們在“深圳創投日”向創投公司介紹其科創成果,通過“產學研1+”的契機,促進優質科創成果落地,幫助產業界發展。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校企合作創新體系

  市政協委員、易視智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黃卜夫表示,調研發現,深港科技協同中在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方面存在一些障礙和問題。

  為此,他建議,引導和支持骨干企業在應用基礎研究中發揮主體作用。設立面向企業的應用基礎研究專項計劃,支持骨干企業牽頭組建高水平的應用基礎研究科研平臺,引導有條件的骨干企業與政府共同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的研究基金、研發項目和獎項,爭取提供有吸引力的稅費優惠政策。同時,要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校企合作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創新聯合體,支持企業“發榜”,高校、科研院所“揭榜”,建立聯合式、訂單式技術研發新模式;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評價體系改革,將校企合作取得的科技成果作為高校和科研機構人員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的重要依據。

  黃卜夫還認為,要多維度緊密互動推動企校合作向更深層次探索,從產業實踐中吸收大量有價值的研究方向和數據,讓學術研究有高度、接地氣,更好地解決產業界中的切實問題,促進產業界與學術科研形成緊密互動。

  ●推動粵港澳科技要素跨境流通

  如何解決深港科創資源跨境流動方面的痛點問題?市政協委員、香港新創建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馬紹祥建議,在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流通機制體制上先行先試,首先打通深港河套兩個園區的“任督二脈”,進而推廣到整個深圳市,乃至大灣區9個城市。

  調研組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方案,包括建議成立深港科研設備出入境專門協調機構、創新口岸通關模式、完善兩地數據安全有序跨境流動、吸引和鼓勵“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基金等。

  以資金的跨境流動為例,方舟表示,調研組建議爭取開展“創投通”,讓創投資金可以在深港兩地自由調用,免去每筆投資都要經過QFLP/QD11和外匯兌換的行政成本。同時,要善用香港“產學研1+計劃”,鼓勵深圳的企業利用香港特區政府的“產學研1+計劃”內的配對資金,參與科研成果轉換,鼓勵深圳創投基金及科創業界等“資金過河”,投資合格的香港高??蒲袌F隊的項目。

  ●深港互設核心產業園區

  市政協常委、深圳市梵思諾時尚集團董事長陳國雄表示,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需要產業園區提供精準的平臺支撐,載體空間、智能多元化服務,充分發揮現代科學園區作用。同時深港可互設核心產業園區,為深港初創團隊解決“選擇困難癥”、提升效率。

  他建議,深圳與香港合作,可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的模式,將意向在內地拓展業務的優秀港資科技企業“引進來”的同時,幫助具有潛力并想走向國際市場的內地科技企業通過香港“走出去”。建議深圳可在如光明科學城及深圳的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劃分出特定的“港企落戶區域”,讓港資企業落地,此舉有助港資企業主動到深圳對接投資及合作建設園區。同時,深圳也應積極與香港特區政府洽談,在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劃分特定區域引入深圳企業。這將避免每家深圳企業需就有關落地香港的事宜與香港特區政府花費大量時間洽談,導致內地企業錯失在香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最佳時機。

  陳國雄還提出,深圳與香港合作,配合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資金,吸引更多深圳科創企業到香港,將其科技成果通過香港走向國際,并支撐香港的先進制造業有效發展,實現雙贏。

  ●打通深港兩地教育機制障礙創新合作模式

  市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在助力深港科技合作高質量發展上,高??梢栽趧撔陆逃诤?、創新人才融合、創新科研融合、創新產業化融合上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創新教育融合為例,徐揚生認為,要積極探索深港兩地基礎教育、高校之間的橫向交流與協同合作,學習借鑒香港優秀的教育理念,打通深港兩地教育機制障礙并大膽創新合作模式,實現兩地教育資源的互惠融合和共同提升。

  “我們可以推進深圳基礎教育學校與香港基礎教育學校的學分互認,共享課程資源,開放交流交換渠道等;還可以聯合深港高校創立深港大學聯盟,探索深港高校之間的學分互認和多元化教學合作等?!毙鞊P生還提出,要做強做大深港合作高校品牌,加大對深港兩校在深港多領域互融試點探索的政策支持力度,讓兩所大學具備更強的服務國家經濟、匯聚全球人才的能力,打造深港兩地共同的世界一流名校品牌。

  ●建立深港專利技術高效轉化對接機制

  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過程中,建立高效的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機制非常重要。

  方舟提出,應建立知識產權技術轉移機制。一方面,在前海布局建設粵港澳國際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中心,匯聚兩地高校技術轉移辦公室、科技中介服務單位、投融資機構等資源,發揮好技術轉移“介紹人”和“擔保人”作用。另一方面,為加快粵港澳國際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中心信息化建設,搭建深港科技成果綜合數據庫,將兩地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的科技成果以專利和研究報告等多種形式統一形成數據庫。

  市政協委員、深圳高智量知識產權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飛則建議,支持成立深港知識產權運營聯盟。通過聯盟鏈接起香港高校等科研機構與深圳企業的技術供求匹配和深度合作機制,建立訂單式知識產權研發體系,促進深港兩地專利技術的轉化應用,激活市場需求,提高轉化效率。在此基礎上,開展深港知識產權金融創新服務,探索成立知識產權交易基金或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支持內地及香港證券交易所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助力企業發展壯大。

  ●制度“松綁”讓高??蒲腥藛T無后顧之憂

  推進深港產學研深度融合,離不開高??蒲腥藛T的有效參與。

  市政協委員、深圳職業技術大學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深職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雪認為,要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打通阻礙科研人員成果轉化的堵點,充分釋放我國高??蒲腥瞬艥摿?。

  她建議,要明確穩定科研人員成果轉化實施細則,支持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科研人員)兼職創新或在崗離崗創業。對職稱待遇、崗位編制、社保銜接等重要關切予以明確答復,進一步消除科研人員的后顧之憂。尤其是督促各級高校結合自身實際,制定本單位科研人員在崗離崗創業的具體操作辦法。

  同時,要改進和完善對高校及其科研人員的考核機制,實施分類評價、精細管理,對于綜合型、理工類大學和應用研究類科研院所,要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人員創業效果的考核比重,改變重課題、重論文,輕應用、輕轉化的現象。

  此外,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做好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法律政策的銜接配合,明確科研人員與高校的權責利關系,明確利益分配標準。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体验区免费